我知道我的身体不好,但是我想上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昨天上午10时45分,患有脆骨症的16岁女孩董琳如被爸爸推出青岛外事服务学校考场,在所有考生中她被特许提前一个小时入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考场的。
小学同学最让她难忘 “语文作文题目是___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我写的是小学同学,因为她对我特别好,一直辅导我的学习。”由于无法独立行走,小琳如是被父亲董德强背着来到4楼考场。学校为了照顾她,专门准备了一张比较矮的桌子,让她坐在轮椅上答题。
小琳如告诉记者,语文的题目不算太难,几个不太会的题目自己也蒙上了,“总不能让考卷空着。”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与普通女孩毫无差别的得意神色。在作文中,小琳如这一次没写自己的父母,而是记录了经常帮自己辅导功课的小学同学,虽然现在不在一起上课了,但她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16年学会了忍耐疼痛 “长这么大感觉经历最多的事情是骨折,一周前我转动轮椅的轮子时,右手又折了一下,不过还好不严重。”小琳如患的是脆骨症,最经不起的就是剧烈运动,几乎受不得任何过重的外力,对时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骨折,小琳如已经习以为常,也学着用学习和理想来掩盖骨折带来的病痛。
在学习之外,小琳如的最爱是写童话,她已经在网站上发表了好多篇童话故事,“我在网上有100多名粉丝,他们都喜欢看我写的童话,这是我现在最大的成就。”小琳如说,等自己的小弟弟长大了,她会把这些童话讲给他听。
“我的理想是上学” 董德强告诉记者,为了让女儿好好上学,他每天早晨把琳如送到教室,中午和晚上他和妻子轮流接送,幸好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家附近上,“女儿的身体情况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她的思想,女儿的开朗性格让全家人都很欣慰。”由于小琳如成绩普通,再加上身体条件很差,考高中几乎成了她的奢望,也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
“我希望能在外事服务学校学商务,其他的东西自己学了也很难用上,如果以后有机会上大学,我一定会努力争取的。”小琳如说,她的最大理想是上学,因为身体不好,想在社会上立足只能靠充实的大脑,而且只有在学校里,她才能和更多的同龄人交朋友。(记者陈珂摄影报道)
董琳如坚持着自己的求学梦
董琳如正在准备考试
父女俩最后走出考场 11日上午10点45分,患有脆骨症的16岁女孩董琳如被爸爸推出了青岛外事服务学校的考场,在所有考生中她被特许提前一个小时入场,却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考场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