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全国各高校申报设立的140个本科新专业详细名单,这些新增专业集中在纳米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物联网以及新媒体领域,是极具特色的新兴专业,让人眼前一亮。而说到新专业,其实,岛城高校近几年一直在增设。新专业的出现,有它的原因,但它们是否展现出了应有的新意呢?近日,记者对2006年岛城高校新增的专业做了一个调查。
◎就业调查
专业:边防管理
毕业班只有一人进了边防
2006年,青岛大学新增了4个本科专业,其中边防管理专业成了当时的一大亮点。因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在青岛也只有这一个,而且培养的方向是面向边防工作岗位,所以吸引了不少学生。然而,当今年毕业的时候,青岛大学边防管理专业的25个学生,却只有一个到边防工作。
高桂华是青岛大学边防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高桂华说,边防管理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要求比较严,所以班里的25个人中只有4个女生。“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是觉得比较新,而且全国学这个专业的人少,就业的时候压力可能会小些。”大约10个同学读研了,但都是跨专业,另外有4个考了公检法的公务员,只有1个人进了浙江省边防总队,其余的则是去了律师事务所。”
专业:城市管理
一个班没几个人就业对口
2006年,青岛科技大学新增了城市管理专业,并于当年招生。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城市管理本科专业,全国范围内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也仅有10多所。
小王(化名)就是当年的学生之一。许是因为第一年招生,该专业第一年招收了两个班,共52人。从2006年以来招生人数控制在50~80人之间。在进学校之前,小王并不知道所在专业是第一年开设。“当时学校领导跟我们说,我们是第一届,将来一定会很抢手。我们听了很开心,但是没有想到四年读下来,觉得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好。”
毕业后,小王家人给找好了两份工作供小王选择,小王最后选择了一份外贸工作。“从我们专业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学生最后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
◎学校声音
新增专业经过了考察、论证
8月1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青岛科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的刘主任。刘主任向记者出具了一份学生就业数据:一次性签约率在75%以上,实际就业率可能达到90%以上。其中考研的占到23%,公务员占到2%(1人,进入青岛市城管执法局),65%以上到各类企业中就业。包括化工、船坞、教育培训机构等企业。
“这个专业最对口就是政府管理部门,但是现在必须考公务员,这又增加了一道坎。所以这个专业在设立时,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没有定在政府部门,而是在城市间从事基础建设等促进城市发展的企业、公司。”刘主任说。
刘主任告诉记者,成立新专业是很谨慎的。一般是由学院提出申请,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计划进行认证,通过认证后上报到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审核合格后上报国家教育部审核,审核通过后,新专业得以设立。
在开设新专业之前会调研吗?“会的,肯定会,因为设立新专业是很谨慎的。”
◎记者手记
新增专业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就业形势的严峻,让高校开始思考所设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每年新增的专业,依据高校的说法 ,都是结合时代发展 ,经过全面考察、论证后,才作出的决定。然而 ,增设新专业需要有很强的前瞻性,需要考虑几年后学生们就业的前景、空间 ,这也是决定一个新专业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指标。
记者调查中发现,部分新增专业并不像当年预想的那样,在就业市场上独树一帜,反而抹杀了自己的特色,甚至沦为平庸。学生们反映的新增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专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这也让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们,成为不太成功的“试验品”。学生们不希望新专业成为学校招揽生源的噱头,他们希望的是读了几年大学后,能乘着新专业的风帆远航。让新增专业经得起时间检验,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校、社会负责。
华商网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新增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其中在京高校新增专业16个,占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的一成多。【全文】
学校 |
新增专业 |
华北电力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北航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北理工 |
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人大 |
能源经济 |
北科大 |
纳米材料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北化工 |
能源化学工程 |
北邮 |
物联网工程 |
北工大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中国传媒大学 |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能源化学工程 |
北影 |
数字电影技术 |
TIPS:如何报考高校新增专业
区别对待谨慎报考
专家认为:对于专业目录外的高校新增专业,考生报考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的时候能够吸引考生,将一些传统专业改变名称,就是“新瓶装老酒”,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
填报新增专业的三个要领
填报新增专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找到这些专业所属的学科类。第二,要了解所属学科类中录取分数居中或者偏高的专业,根据专业来分析它们三至五年专业录取资料,由此得出比较合适的分数。第三,在分析出分数的基础上,再加上十分左右,考虑考生的分数是否能够合适,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报考。
选择新增专业的风险控制
如何避免选择新增专业的风险,专家认为,第一,考生要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毕业以后做什么。第二,可以将自己最没有兴趣,甚至厌烦的专业淘汰掉。第三,要减少望名生义。考生要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即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业与升学以及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