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春节,伴随着“民工荒”“返工潮”现象的出现,农民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的一名高中学生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上。她经过对1500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形成了题为《唐山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研究》的论文,参加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顺利通过市科协的评选,得到了市有关领导及专家的肯定,并最终获得市献计献策活动优秀奖。今年4月,她还将参加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的角逐。
唐山一中学生董忱薇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花费近半年时间就我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对于在用人单位正规就业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问题,虽然国家尚未为其建立专门的制度,但在《劳动法》实施后,进入城镇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原则上也同样适用该法,应当参加法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可以说,现行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在制度层面并不排斥正规就业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员参加各险种的通道是敞开的。
但是,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董忱薇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500名有效样本中,农民工自己参保、单位参保、自己和单位共同参加养老保险的占21.3%,参加医疗保险的占20.7%,参加工伤保险的占25%,参加失业保险的占17.6%,参加生育保险的占13.9%。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在务工期间如果生病,虽然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去正规医院看病,另一半采取其他方式牗回老家再做打算、去个体诊所看病、自己到药店买药牘,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8%左右的农民工选择不看病,看不起病依然是农民工面对的困境。在对不选择正规医院看病的农民工询问原因时,有80%的人认为去正规医院看病费用太高,这就与大多数农民工不享受医疗保险有很大关系。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矿业和建筑业是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28%,令人担忧。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提供全部医疗费用的仅占30%左右,提供大部分费用的为25%左右,提供小部分费用的为14%左右,不提供任何帮助的占31%。在医疗保险参保率低下、发生工伤后用工单位又可能不提供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工选择不医治的方式来处理。
除社会保险外,现行城镇社会救助体系也只覆盖城镇户籍人口,农民工由于没有在输入地落户,虽然与当地人同样为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却享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方面的任何救助,在因失业、疾病、意外伤害使生活陷入困境时,往往孤立无助。
董忱薇说,做这项调查就是想力求综合反映当前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真实状况,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在制定改善农民工劳动与社会保障状况政策方面提供依据。“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工资偏低,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这些问题会引发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农民工的生活,集思广益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