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今天是11月1日,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新中国建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发展科学事业,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任院长。
许多身居海外、报国无门的中国学者、专家,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为已任,抛弃了国外的荣誉、地位和优厚的物质生活,纷纷回归祖国,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聪明才智。火箭专家钱学森是被认为“能抵得上五个师”的人,他刚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要回国,却遭到美国当局的阻挠,可他矢志不渝,斗争5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终于在1955年携全家回到祖国。赵忠尧、华罗庚等许多侨居海外的专家学者也都是历经艰难才回到祖国,汇聚在中国科学院的大旗之下的。
1956年,中国科学院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组织一大批专家,从事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工作,很快取得了可喜成果。1964年,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华罗庚教授把数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优选法”和“统筹法”。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院捷报频传。
时光飞逝,岁月悠悠。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如今中国科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与一流的人才。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的指引下,中国科学院带领众多的专家学者付诸科研与实践,我国的科学事业突飞猛进,正迈向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我们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华民族就将赶上世界的步伐。
本周日历
11月2日——辽沈战役解放沈阳(1948)
11月6日——毛泽东夫人扬开慧诞辰(1901)
11月7日——东北抗联成立(1034)
点击查看:唐山市对外经贸学校最新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