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这是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的救援现场,在率先到达的救援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他们共抢救出25名幸存者,清理出60多具遇难者遗体。这支小分队的成员都是来自千里之外燕赵大地的普通农民,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谓――“唐山十三义士”。
【解说】还愿,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唐山人最朴素的报恩之心。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4岁的宋志永在震后第3天因重度肺炎而生命垂危,是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解说】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尽管这些村民的日子并不宽裕,但共同的心愿让十三个农民兄弟很快聚在一起,商议自费租辆中巴车去南方救灾,他们中有两对父子、三对兄弟,年纪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宋志永被推选为队长。
【解说】除夕傍晚,宋志永与妻子道别,准备踏上南下救灾的远征。
【同期】宋志永:我爱人流泪的时候,我只能跟我儿子说话,我说,小坤啊!爸爸走了,我说呢,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我就这一句话,然后上车就走了。但是呢,车从家里开走以后,在半路上,我感觉到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我也感觉到,毕竟说呢,咱们肩负这个家庭的责任呢!
【解说】小分队中只有宋志永会开车。一天一夜的长途奔波,他始终没有合过眼,困得不行的时候,只能掐自己大腿。大年初二凌晨,他们赶到受灾最严重的湖南郴州。此时,供电系统已完全瘫痪,这里成了冰雪中的孤岛。宋志永连夜找到电力抢险指挥部,对正为人手发愁的总指挥说。
【同期】宋志永:我们来了十多个农民,我说到这儿都想帮个忙,我虽然说呢,可能我们不是对这个电力有特别的技术,但是我们运材料没有问题,我们有的是力气。
【解说】十三个农民兄弟随即被编入电力抢修先锋队,他们转战在山区和村镇间运送供电设备,每天早晨5点出发,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同期】宋志永:当时最难的就是往上抬电线杆,因为一根电线杆一千多斤,山上的路根本没法走,全部是几十公分宽,我们得站在雪里边走,往下一踩,整个雪没了,都直接到膝盖以上,没了,但是也得顶着往上走。
【同期】王加祥:那肩膀头肿得这么高,那也咬牙坚持着。
【解说】最初几天,由于水土不服,他们中的好几个人拉肚子、感冒发烧,都自己悄悄地用药顶着。所有村镇都通上电后,十三个农民兄弟也要启程返乡了。依着他们淳朴的心愿,只想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同期】宋志永:我们回程临出发的时候,当时去了一千多人,全是自发的。当时我们走不了了,下边所有的人,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啊,全部是拿着东西的,拿着钱的,全部不让我们走,就是给我们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