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为本,是解决技校学生工作的出发点。
技校学生工作的传统的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这是技校学生工作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技校学生工作只是管住人,而不是教育人,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雕刻”学生,那就偏离了技校教育的本来目标。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理念,树立新的人才标准观。
这是解决技校学生工作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创造力将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成为关系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力量,那种“唯文凭、唯分数、唯专业”传统的人才观已不合时宜。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方面,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创造力的发掘,训练、强化、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才能,积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新世纪的人才应是能够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创新人才。
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内涵。
这是解决技校学生工作具体工作内涵的理念问题。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但在新的时期这三大主题的结合方式以及它们三者自身的内涵就存在理念创新的问题。传统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面对新的形势:自主招生,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等等,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技校学生工作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其一,要创新教育内涵理念。这是探讨学生工作教育的具体目标及教育方式等。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界定。而对于技校学生工作的教育内涵来说,就是要进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而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从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向启发式、引导式、激发创造式的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的要义就是要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变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需要。其二,要创新管理内涵理念。这是探讨学生工作管理目标及方法等。技校学生工作要从传统的以本本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权力去管理的模式中走出来,注重“导向管理”。管理的内容要从点上的管理到整个层面的深层次管理;管理的对象要从个别管理到抓典型的管理;管理的依据要从校纪校规的管理上升到以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高度层次;管理的手段要变直接管理为主到宏观和导向管理为主,变教师管理为主到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总之,就是要从被动式、强迫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从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其三,要创新服务内涵理念。这是探讨学生工作服务目标及方法等。技校学生工作要从管理型的工作模式走向教育型、服务型的工作模式,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校园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服务的内容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服务方式要在引进社区管理方式的同时,实现服务最优质化、物质利益的最小化。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投资者和消费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对学生社区进行物业化管理,健全社区功能,构筑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文化社区;提供勤工助学服务,扩大勤工助学的网络与途径,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就业、创作发明等;提供就业服务,健全信息网络,加强政策、心理、技术各方面的指导等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这是解决新形势下拓展工作领域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技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要转换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超前介入网络教育平台,这是把握新时期技校学生工作制高点的有效途径。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呈现新的特点,比如教育、管理方式的隐形化、个体化、咨询化和平等化等。学生工作进网络还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这不仅是学生工作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的创新问题,而是互联网时代条件下,技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创新问题。其中至少应把握三个要义,一是要找准学生工作进网络的立足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学生“接受正确,有益的信息,抛弃错误、有害的信息”的能力;二是探究学生工作进网络的切入点,采取与技学生心理需求、生理特征及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三是要把握学生工作进网络的融合点,“进”不是简单将学生工作的内容放在网上,也不是单一地把它作为技术性质的信息交换系统,而要从本质上实现学生工作与网络的融合,达到内容和形式、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运用中的服务功能、教化动能、引导功能和管理功能,趋利避害,规范网络道德,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化。
五、突出发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这是解决技校学生工作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传统的学生工作常常是管而不导,堵而不疏。这种治标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学生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技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进行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来进行学生的需要诱导;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利益驱动来进行学生的需要驱动等等,激发创造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从而使学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正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结构。而教育观念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适当地提倡拉开档次,铺开阶梯,允许有部分人先走上去,另一部分人再扶上来阶梯的育人原则。对广大青年学生,应当把他们当成能动地参加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变以往的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为疏导、启发、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式。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用全新的理念,才能把握住技校学生的思想脉搏、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制高点,创造性地搞好技校学生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工人员,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