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类型: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环渤海建材网

招聘企业

招聘职位

日期
唐山鑫淼金 电工兼职IT 2013/3/30
唐山创元教 网站推广 2013/2/17
唐山创元教 网站编辑 2013/2/17
唐山瑞津酒 酒店实习生 2012/12/14
哈尔滨哈飞 钳工 2012/8/20
劳联环球国 诚聘装配工 2012/8/4
滦县友朋汽 汽车维修技师 2012/7/15
河北元道通 移动基站维护 2012/6/26
唐山水峰商 店面销售 2012/6/19
      您的位置:唐山技校网>> 菁菁校园 >>大学千万引才,是吸引还是吓坏人才?


大学千万引才,是吸引还是吓坏人才?

已阅[2016]次[2009/12/30]

     在近日举行的留交会“大学校长沙龙”上,上海大学、海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大学这五所大学的校长为揽得优秀人才,都说“不差钱”,纷纷开出诱人条件。海南大学校长的“揽才宣言”最具“煽动力”。他抛出了海南大学吸引“海归”的优惠条件:“引进一个人才给1000万元,全国有几个地方有?2600套教师家属宿舍楼两面环海,把钓杆伸进海里就可钓鲨鱼,全国有几个地方有?我们海南大学有!”而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也不甘落后:“想滑雪的还是到东北来!待遇是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引进一个人给1000万,全国还真没有几个地方有。就是500万,也叹为观止。也许在场的留学生人才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是不是校长们一时兴起,在数字上多加了个“零”。

或许在校长们看来,如此大手笔的开出优厚条件,引进人才,反映出学校求贤若渴的紧迫心理,将打动海外学子。可是,面对这样的“优厚条件”,回国真想做一番作为的海外人才,可能却害怕了。

这样的待遇规格是谁确定的?是举办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是一校之长,还是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海南大学的校长说,“只要我看上了,省长同意了,一个人给1000万元。”这句很有气魄的话,等于没有说,校长看上了,省长不同意,就是白搭。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还反映出另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一所学校招聘人才,难道还要经省长钦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从何说起?而就是“校长看上”,也有问题,引进学科领域的人才,那应由教授委员会去选拔,由校长个人说了算,谁知校长是按学术标准,还是按权势或人情标准?近年来,校长越过学院、越过教授委员会,直接去“揽才”,导致大学引进一批庸才的事并不鲜见。

这样的待遇资金从哪里来?不清楚海南大学究竟想引进多少“人才”,以10个计算,就是1个亿的开支;按长春理工大学的标准折中计算,引进10人,每人250万,也就是2500万。这对于国内高校来说,都将是很大的一笔经费。我相信,只要学校愿意,是可以在几年之内挤出这样的经费——哪怕贷款也可以上——打造人才高地的,可是,这样的人才政策会有持续性吗?如果接下来经费紧张,建设人才高地,就很可能成为制造人才“高点”,最多引进一两个人才,作为人才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从此再无进一步动作。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高校曾抛出百万年薪引进人才,之后,随着校长离去,无人再提起。

大学中其他人才的待遇如何?如果一名优秀学者,不问与自己一起共事的青年教师的待遇,看着千万待遇就来了,可以预见的是,要么他把千万分给青年研究者,要么等待毫无作为的局面。依据国内高校的经济实力,如果重金招募大师级人才,必然导致青年教师所能获得的资源有限。今年9月,浙江大学曾发生海归博士跳楼自杀事件,据媒体报道,这名海归博士的待遇为每月4000,去除房租之后,只有2000 。而他还是学校“1311计划”引进的人才。为什么会如此?笔者曾围绕“1311计划”算了笔账——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100位大师,按每位年薪50万计算(这仅是海南大学的零头的零头),就是5000万,再按每位科研启动经费200万计算,就是2个亿。也就是说,仅100位“大师”就要花去两个来亿。这样算下来,算到学术骨干,留下的资源就可怜得剩那么一点点了。

“千万大师”不可能不懂简单的算术,只要口算一下,也会知道,自己的收入可能是同学院、同课题组的同事的收入的上百倍,如果他还相信这所大学,是在真正的办大学,他是否真是人才,都值得打上问号,更不用说大师人才了——哪个“大师级人才”不明白,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教授之间的待遇之差并不大,如果有三四倍之差,那已经很罕见了。过大的收入待遇差距,将拉开教授的贫富差距,制造富翁教授不说,还会很大程度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积极性,尤其是青年教师,将生活在最底层,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失去对学术的理想追求。

在笔者看来,“千万引进人才”,不是大学“不差钱”——今天大学在教育教学投入,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上,很是“差钱”——而是大学利用国家资源制造人才政绩的噱头,装着自己很重视人才。如果真正重视人才,踏踏实实把现在的人才用好、管理好,让他们潜心教书,做学术研究,是更紧迫的事。可以断言,把那笔用于一个大师级人才的1000万,用在青年教师的学术基金建设上,其起到的效果,会是引进一个人才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在此基础上,再引进人才,才能真正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上一条:办公室政治学:职场红人被打入“冷宫” 下一条:职场技校生成为新亮点

相关信息

·2018年唐山市“十佳教师”

·黄冈密卷竟然与黄冈中学没关系

·2018年省属中专招生计划

·2018年省属中专招生计划

·省属中专2018年招生计划

更多 菁菁校园

技校 | 关于技校网 | 技校网广告服务| 技校网汇款信息 | 技校网会员服务 | 技校网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技校网备案序号: 冀ICP备11020808号-5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223号
电话:400-808-8566 传真:0315-3859044
400-8088-566 0315-3859044 工作日:8:00-21:30
周六日:8: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