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众多农民工开始陆续进入城市找工作。伴随求职热潮而来的,是一些违法职介机构蠢蠢欲动。劳动监察部门日前发出今年第一号维权警示,提醒求职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提防五种新近常见的“忽悠术”。
一是“多荐少录”。一些用工单位明明只招几名员工,“黑职介”却揽下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求职者前去面试,即使用工单位很近,也要求每人支付10元的“车费”,乘坐其提供的“专车”前往,一来一回,车费尽收囊中。
二是“面试淘汰”。有的“黑职介”向求职者收取320元(其中20元为报名费,300元为中介费),约定“如果因为求职者自身原因无法录用,只退中介费,不退报名费”,报名费因此顺理成章地进入腰包。
三是“空头支票”。一些“黑职介”声称用人单位招聘的是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如文员、销售人员等,求职者被录用后才发现,单位所安排的根本不是原先所介绍的岗位,工资待遇也和“黑职介”的承诺差距很大。
四是“会员经营”。有一些黑职介实行“会员制”,一次性向求职者索要几百元“会费”,授予其“会员资格”,并向求职者承诺,如果面试不成功或“非本人原因”被辞退,在“服务期”内可继续获得免费推荐,但“会员”们发现,黑职介推荐的单位往往待遇和环境极差,根本无法忍受,只能主动辞职。
五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少黑职介往往打着人力资源公司、咨询公司的名义办证,却从事职业介绍,有一些甚至私刻图章冒充其他正规的职介所,以掩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