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报道之五
四家企业入驻校园,提供千余生产实习岗位
记者近日在位于郑州市新郑龙湖开发区的河南机电学校新校区看到,由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投资兴建的5幢崭新厂房已经竣工,部分车间正在安装机器设备。河南机电学校校长张震说:“学校出土地,企业建工厂,学生不出校门就可顶岗当工人。这是我们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迈出的大胆一步。”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记者在一些职业学校采访时,常听校长们说,学生外出实习,因企业积极性不高,实习单位不好找,在劳动报酬等方面学校也处于弱势。此外,学生外出、老师到实习基地指导还要支付交通费、食宿费。要是在校内建实习基地,不仅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很难达到实际生产的状态,工学结合的效果欠佳。
能不能利用学校的土地引厂入校?河南机电学校在3年前建新校区时就在考虑这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筹划,学校引进了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郑州黄河机电设备厂、郑州协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郑州双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来校建厂,学校专门划出100亩土地,并提供水、电、道路及通讯设施到厂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学校负责施工的水泥道路已通向厂房,即将完工,校企双方抓紧春季有利时机,在厂房周边种草植树。在河南机电学校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学校引进企业入校建设输配电开关设备生产基地,该基地同时也是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工厂建成后使用年限为30年,之后厂房无偿转赠给学校。生产基地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工作岗位300个,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室、多媒体培训室、100至150人的食宿等服务设施及技术咨询、项目研发等。
根据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4家引进企业建厂房和设备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预计投产后可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1000个左右,企业年产值7000多万元。据张震介绍,学校在引厂入校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力、类型等因素,基本上做到了企业与学校专业的高度关联。比如4家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产品与学校的机电、电子专业联系紧密,有利于学校提出的“专业产业化”,有利于学生上课、实训和实习。
张震算了一笔账,引厂入校不仅能为学校节约四五千万元的实训基地投入,而且能为上千名学生安排工学结合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顶岗实习可以领到工资,部分学生可留在企业工作。老师可以就近指导学生,还能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对接。
对于到学校来办厂,企业家们也是一拍即合,积极响应。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端中也算了一笔账:到学校办厂一是可以节约生产运行成本,二是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后能很快上岗,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节省了员工的培训费用和时间;在校外建厂要建食堂、宿舍等后勤设施,而在这里都由校方提供。
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的郑州协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彬,曾是郑州日产汽车公司生产管理处负责人。这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此次来校建厂不但扩大了厂房面积,获得了高素质、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可借助学校的人才优势实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
“大胆尝试,引厂入校,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目前,校企双方正在制定更具体的合作细则,今年上半年新厂投产、学生上岗后,这种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效益就会一步步显现出来。”张震充满信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