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件代替信件,不少中学生网购快件(包裹)往学校寄成为“潜规则”。20日,记者从青岛十九中等多家中学传达室了解到,学生往学校寄快件成为普遍现象,但上课时间不准开机本人无法接收快件,因不敢对快件的物品质量担保,传达室往往不愿接收,投递到学校的学生快件成为“烫手山芋”。 科士威
今年上高一的吴倩,是个典型的“网购狂”,范围无所不有,从衣服、饰品到明星专辑、写真。她告诉记者,起初的收信地址填的是家里,但买得多了就不敢往家里寄了。可让她郁闷的是,收件地址换成学校后,她大部分时候却很少能准时接到快递。“传达室不帮忙接收快件,来送快递的时间正好我在上课,又不能开机。”吴倩无奈地说道。 科士威
20日,记者走访了十九中、五十一中等4家中学的校园传达室发现,肯为学生接快件的仅有一家,四十三中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警务室不受理学生的快递,他说道:“因为快递牵扯到本人确认的问题,我们若是帮忙签了字,回头学生不满意了谁来担责任?”台东一路十九中传达室的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受理过接收学生的快件业务,但从今年初起已经不再接收了。“有些学生的快件一周能有40多个,我们传达室成了收发室了,确实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跟学校请示后,就把这项业务停了。” 科士威
随后记者从圆通、申通等快递公司了解到,目前投递中学生快件到学校的情况不在少数,但在学校传达室就往往“卡壳”,不少快件投递需要联系到学生本人。负责市南区快件速递业务的朱先生告诉记者,他所投递到校园门口的中学生快件总量约占他整个速递业务的1%。据朱先生介绍,寄到学校的中学生快件,有些学校传达室怕包裹内的东西有破损所以不愿接收这样的快件,“有些学校的传达室对外来人员比较谨慎,更不用说接收学生的快件了。现在不少中学生都有手机,我们一般是通过手机直接跟学生联系。” 科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