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近年来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据有关专家透露,全国近半数大学生毕业时即面临求职无门的尴尬。可能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重庆近几年技校生的就业率高达98%,且初次就业人均月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期望值,却仅仅只有1000~2000元。一边是大学生求职难;一边却是一些地方高薪请不到高级技工。重庆乃至全国人才市场出现的这种倒挂现象,开始拷问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就业观念。
技校生俏过大学生
近5年技校生的就业率几乎都在98%左右。个别专业的学生,甚至在毕业前的实习期里,就被用人单位要走了,有时一个生源会有十几个单位来抢。段凤文还介绍,今年技校毕业生就业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冷门专业。车工、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机电一体化、烹饪、酒店服务等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需用人单位提前预订。而其就业后的工资收入和有关待遇也有所提高,一般在实习期满后,工资基本上可达1000元左右,甚至更多。
全国各地技校毕业生中,一次性就业率已达到95%以上;高级班毕业生就业后平均月薪,超过2000元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的数字,已经高于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
大学生争到技校回炉
技校学生的高就业率和相对稳定的薪酬,使得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生选择到技校重新学习,大学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吃香,即便是一些知名大学的本科生,也同样面临工作难找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大学生回炉学习,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07年,在的73所技工学校中,有86个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回炉再学习。 上百类技术人才奇缺。市场的看好,以及人们选择教育方式的改变,使得技工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以提高。2007年,全市技校招生总量突破43000人,比上年增长7.47%,在校生首次突破10万人
旧观念导致技校招生难
既然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那么,技工学校为何不像大学一样,用扩招来解决这一困境呢。记者在商技校采访时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但所有的技工校每年招生工作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但新生生源却不容乐观。记者在市区的其她几所技工学校,如联合高级技工学校、市轻工业学校、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技工学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似有些畸形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商技校校长向跃进告诉记者,最主要的一点是,近年来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门槛相对降低,因此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走进大学校园,进而舍弃技校。与之并行的还有观念方面的原因。向跃进坦言,尽管就业前景看好,但不少学生及家长依然认为,读技校就意味着低人一等,更愿意让孩子去读大学,一步到位。相比之下,农村及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选择读技校的则更多一些。以该校为例,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全校的60%,地区以外的学生占50%。在这种情况下,每到招生的时期,全校老师就动用自己的所有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张罗此事。颜冀军称,该校每年基本能保证生源数量。但他也坦陈,招生并非易事。
让人欣慰的是,在政府层面,技工短缺问题已开始受到关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得到的消息也表明,已经启动针对中职学校在校生的资助工作,并基本实现了资助对象全覆盖;对我市户籍的中职在校生的资助面更达到100%。而在未来5年,还将专门成立技师协会,加快对骨干技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