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的培养标准和国家的标准不一样,石先生说.企业并不是对所有取得高级技工证的人都感兴趣,企业里的高级技术人才都是企业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的非常有限。生产线上六成是高级技工,只有10%高级技师,这部分人根据企业发展计划内部培养,外面招聘来的与企业的要求不适应。不要最好的,但是要最合适企业的
对于
技校毕业生来说出了校门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学了一技之长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一些企业看来,是否能够适应企业需要比有证书更重要,农民工通过培训也能上岗创造价值,与一般技校生差别不大。
技校生只占工人的一成有的企业
在一个典型的民营制造企业的一个车间里,十多个工人在车床上工作。王树一个典型的70后,也是车间里屈指可数的技校生,曾在国企干了12年的,由于工资低选择来到民企,现在一个月拿2000多元。现在是开发区一家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的总经理。
前两年他认为
技校生比一般人员有学历、有技能,招聘工人.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发现这种看法有一定的误差。
一般技校生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的东西很有限.其实跟普通的农民工没什么区别,农民工通过一段时间培训,也一样能会。技校生在心态上不如农民工踏实,薪酬的要求和自身的价值错位。
企业里目前有80多个工人,王树说.技校生只占工人的一成。与其他企业经理在一起交流时,大家普遍对技校生不感冒。
企业更需要普通工技术门槛低.
用工荒还在持续。不少企业表示,今年以来.如今只不过是效益低迷,一旦效益有改观,用工量势必还会增加。
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经理刘磊说,谈及“什么工种最受企业欢迎”.企业最缺普通工,不太需要高级工。本地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并不高,用数控机床的企业很少,一般就是普通机床,这就决定企业在使用工人时不需要很高的技能。
高级工只有几人,刘磊供职的企业.平时负责机器正常运作,其他操作普通工就能完成。普通工很多都是没有上过技校的人,上岗之前经过培训,基本技能都能学会。有些
技校生刚毕业,吃不了苦,干上一年就走的太常见了,干两年的就很难得了,企业里工人平均年龄在35岁,年轻人很少。
技工质量大不如前
技校生有市场,企业招聘的技校生占了大部分,然而在一些国企看来.只不过流动性大,质量大不如前。
80%学生毕业后都能顺利进入到企业里,不少大型企业与技校有订单培养计划.企业的冠名班更能100%就业。除了校企之间的联合,主动求职的技校生也是应聘者的主力。
作为主考官,聊城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处负责人石先生常年接触
技校生.面试时要进行实验考试、操作考核,合格的才会录取。一些订单培养的学生,学校里企业就会派人去讲课,效果还可以,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质量在下降。学生到企业不想干活就想多拿钱,太浮躁。